关于怎么赚到100万?怎么实现财务自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但是亚博官网对于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往往会忽视一种最普通的方式——踏踏实实赚钱的同时别忘了 Yabo 攒钱、理性消费适度投资。
“
当我们偶尔听到某人突然间有了很多的钱时候,免不了把钱和运气联系在一起,可真的能走进一个人的生活去观察时,其实会发现有些人的有些机遇,确实不仅仅只是一种偶然,即便天上真的掉馅饼,也需要站在正确的地方拥有正确的容器才能接到。
“死胖子”
故事的主人公叫“死胖子”,这是我们损友圈里对他的昵称,虽然他其实一点也不胖。
他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普通的会计本科毕业生,学校不差但也谈不上顶尖,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家里有自住的一套房子,就业时父母没有什么可靠的关系,所以毕业后自己回家投简历找了家普通企业,做着一份普通的财务工作,拿着普通的工资,在普通的时间谈恋爱然后结婚。
不过正因为死胖子的普通,更让我觉得应该写点什么,毕竟在我身边,这些的普通人才是绝对的多数——可能没有那么过人的天赋,可能没办法每天都保持“打鸡血”的亢奋工作状态,可能也没有遇上什么事业奇遇。
“目标:100万”
据我所知,死胖子的心里一直有个目标——毕业后10年内赚够100万。
死胖子本人其实从来都没和别人说过他有这样的目标,如果不是当年偶尔间意识到然后问及,连我他都从来没主动说过。后来知道,不喜欢说还是因为他也觉得到处和别人提这样的目标是low的事情,而且这也不是他的理想,只是想做到的一件事,没必要拿出来。
我其实一直想问为什么是10年不是5年不是3年?为什么是100万不是50万不是200万?为什么会有这么具体的目标?不过相比这些问题,我更多的感觉是,别说在那个学生时代,即便是工作的几年后,也少有人去规划自己的财务,并且把财务的目标当成人生的阶段性目标去落实。
“炒股和攒钱炒股”
说死胖子炒股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我对股票自小热爱以及提前就有知识的积累,而死胖子在我看来当年在股票方面的投资水平是不那么好的。说水平没我好,主要是觉得在专业术语和各种投资投机理论上他懂得没我多,他平时也不像我,会花大把的时间在研究股票,研究各种技术和理论上。但他在其他方面却影响我很大,后来我才非常汗颜地意识到其实他在“赚钱”方面的智慧真的远超过我。
这个影响主要是对储蓄以及储蓄与理财的理解。
大一时候有一次我和他去图书馆借书,他指了指《富爸爸》系列,说:“这本书你亚博看过吗?蛮不错的,我就打算一定要33岁前赚够100万”。这是我第一次发现身边有这么个和我似乎臭味相投的人存在,应该也是我第一次模糊地感觉到死胖子有这么个100万的阶段目标,而他后来看过的很多书,说过的很多话,做的很多事,都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我的想法。
实际上他在学校就开始那么做了,死胖子家住在相对富裕的南方,每个月有1500的生活费,而这个数字虽然不多,但在我们那所北方的学校里,算是生活水平中上,完全够花的。所以他有那个物质条件去养他的一个怪癖,每个月限定自己只花1000,并以此为乐,每月剩下那500,攒一学期是2000多,然后每学期都会买上一只股票,至于具体买什么股,他经常问我意见,我也特别愿意和他讨论我对个股的看法,毕竟炒股真的是一件特别孤单寂寞的事情,身边能有这么个还能听得懂你话的人,自然特别愿意分享。
用我现在的目光看,死胖子与其说是在炒股,不如说是把股票账户当成了他的储蓄罐,用定投的方式在储蓄。
死胖子很擅长攒钱,而且一直给人一种以此为乐的感觉,重要的是他的攒钱过程并没有给人抠门或者丢脸的感觉,如果不是我经常被他问到买什么股,从而知道他的这个小怪癖,外人估计是很难看出的。他遇到好事也会请兄弟们吃饭,平时的生活条件也都和大家相似,伙食不差也吃零食也买水果。不过他似乎就是能在生活中,不经意间找到些高性价比的东西,并擅长量入为出。
说到“攒钱”的话题,很多人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葛朗台”那样的形象,但事实其实不是。适当而非过分的勤俭,是不会严重影响生活品质的,但稍不留神的超前消费或者浪费却容易埋下财务拮据的隐患。而我们生活中周围的大部分人,根本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在意自己,你穿的是阿迪还是安踏,其实在别人的眼中并没有天差地别的差距。
大学里男生之间不玩游戏的基本属于异类,所以电脑应该是大学生必备品了。当时打游(xue)戏(xi)用的电脑,就能看出这死胖子和我们这群普通男生的差距。
记得我当时是问爸妈要的钱,买了台4000多的笔记本,而寝室的大多数同学也都是买的新电脑。而他,是在大四学长离校前的跳蚤市场公告板上,花了整整四天时间淘了个品相性能颇为不错的机器,人家还送他一把椅子。更让人可恨的是他那台800块的二手货,用完3年以后,还被他400块给卖了。
电脑的事情只是一个个例,类似的事情在他身上应该有不少,而死胖子在生活中的这种追求折扣,追求性价比和实用主义的思维习惯,其实也在后来的投资中帮到他很多。
“次贷危机”
不存钱的人有时候确实会对存钱的人有一种奇怪的隔阂和一种难以理解。我当时就很难理解这死胖子每月从生活费里扣500下来,整整一学期也才2000,一学年好像也就5000不到的样子,他还特别乐此不疲,到底图什么,又有多大用呢?
那个时候自己年轻气盛,刚学炒股的人很多都是朝着年化20%以上的收益目标去的,特别是早早拜入“价投神教”的我,自然也摆脱不了这种“美好的憧憬”。当时总抱着一个现在看来是“幻想”的想法——如果自己年化20%以上,靠着入学前爹妈赞助的2万启动资金,毕业后就能变5万的样子。而对当时的我来说,5万绝对也算一个能炫耀一下的数字。
后来的事情是次贷危机一直在发酵,上证指数从6000跌倒3000,又跌倒1600的过程里,自己的股票账户亏损了70%不止,老爹当年给了2万,08年时候又厚着脸皮要了5000抄底,最低时我记得只剩8000市值,这是市场给我打的第一个巴掌。但人总是选择性记忆的,后来我就彻底把刚入市时2万4年要变5万的幻想给忘记了,但还是全然不顾现实打脸,觉得自己能遇到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是一种超大的幸运,觉得自己吸取教训后未来依然能有20%的投资能力。
因为死胖子的股票和我的是高度相似的,照理说亏损的幅度也该是相似的,但看到他当时还算不错的心态,我开始第一次模糊意识到即便只有每月500的收入流,在这种时候也会给心态带来很大的影响,并且后来这成了在这段经历里最大的收获——很多人的脑子里,比如我,对投资,特别是炒股的理解还处在如果每年都赚20%,那4年一翻倍,8年4倍,12年8倍。但事实呢?可能8年的时间里,只有2个月是最重要的,单单这两个月就贡献了8年中的绝大部分的收益,只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两个月会什么时候出现,更多时候市场或者在下跌,或者在盘整。在这样的市场中,每半年能有的那2000,每年的那5000,就比一开始有的那2万更重要。
死胖子后来和我说,对于像他这种单纯需要存钱的人(财富积累初期),当时只是把股市当成一个“储蓄罐”。
如果不是把股市当成发家致富的工具,那么定投的方式是真的非常合格,甚至可以说在绝大多数“储蓄容器”中最优秀的,股市长期下跌或者盘整的过程中,定投者并不会损失太多,但也不会失去那8年涨2个月的暴富机会,而这种机会是存银行买理财所没有的。
很多年后的2015年,死胖子就是靠着这样的想法,在坚持积累了若干年之后,抓住了他等待很久的一次财务上的跨越。
“赚钱存钱的重要”
死胖子似乎总能从生活中“变”出钱来。
大二那年迎新,他加入了一个地下倒卖“铺盖”的学生团伙。据我所知,死胖子加入的那群“学生团伙”不但倒卖铺盖,后来也倒卖二手教材,倒卖军训服装。这个团体也就成了死胖子的一个额外收入来源。
第二年的时候死胖子拉了我寝室一哥们入伙了,从我室友那里,我知道他几天的倒卖活动拿到了2000的不小一笔“工钱”。当时我室友异常开心地用这笔工钱换了一个新的诺基亚滑盖手机,虽然他原来的摩托罗拉翻盖手机也不是便宜货而且还用得好好的。而死胖子,一如既往的存到了他那股票账户小金库中,回过头看这笔钱投入的时点又恰好是当时股市的一个低位,而他当时买的那个股票若干年后给他带来了近十倍的收益。现在回忆起来,对比我那室友对待钱的方式,我又感到人和人的差距恐怕就是在这不经意的很难察觉的潜意识中体现出来的,而这样的“运气”可能永远也不会落到室友那一类的人群中。
毕业前夕,死胖子的“小金库”里具体攒下钱的数字我不太清楚,但以我的观察这不太会是一笔小的数字。死胖子每月量入为出,先存钱再消费的习惯一直坚持得很好,这四年里光这笔储蓄就应该有2万不止,还不算他在危机时期买到的那些股票,再加上他总是会找到一些额外收入的办法。
死胖子的这样一笔数万的存款,就是用我当时看不起的一笔又一笔500元小钱的方式存下的,可即便对于相当一部分工作了好多年的人,可能也不一定能在工作后存下这样规模的一笔储蓄,更何况是一个刚毕业的应届生。
后来一段时间我真的是有反思的,恐怕当时我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死胖死的思维习惯,是一个非常典型而且极好的对比。大家同样虽然都对“赚钱”有着挺大的执着与热情,都想尽快积累到自己的第一桶金,但真的反思之下,死胖子确实用了一条更“踏实”的路。而我的那种不切实际的对投资收益的追求,以及平时不注重储蓄的生活习惯,就显得有那么些虚无缥缈了,而且停留在脑中缺乏实际有效的行动。
其实理财方面一直有一个特别有名的说法,叫“哈佛教条”——具体内容是,对于任何人而言,无论每月的收入是多是少,一定要先存下20%,再花剩下的80%。
两种思维:一种是先存钱,然后花剩下的。另一种是先花钱,然后把剩下的存起来。没做过的人看似没有区别,但真的那么做以后,区别真的很大。
工作以后当我也去强迫自己去这么做的时候,才真的体会到其中的重要性。而养成这样的习惯也是理解理财所必须要跨的第一步。人必须要有财才能理,但钱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所以对于大部分人,学会储蓄才是最先要做的事情。对特定阶段的人而言,少买一个Iphone,少买一个包包,少买一件衣服或者一双珍藏版球鞋,对储蓄的增长可能要远比每天研究股票或者投资来得更明显。
对于大部分人,哪怕收入不高,相信每月少花20%并不是太难的事情,更多时候我们不愿意存钱,其实是看不起每月存的小钱,20%对于一个月入4000的工薪阶层,也就是800元,而800元又能干什么呢?什么都干不了。于是乎我们也就连800元也懒得去算计。
“人生的机会成本”
多年以后,我也是从死胖子嘴里知道了,这样的算计不仅仅只是表面的大钱小钱的问题,更深层次是人生的机会成本的问题。相比于月光族,那一点看似不多的储蓄带来的不只是表面的金钱数字,重要的是它还可能是一次摆脱现状的机会。
人没钱的时候攒下的1万元存款,和有了100万时候的1万元存款,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人的第一个1万,第一个10万,第一个100万,会打开不一样的机会之门,在没有这些储蓄的时候,很多事情是不会去想,也就不可能去做的。
1万在需要的时候能支撑一个人辞职1年,而这1年对这个人来说可能改变一生。可连1万储蓄都没有的人,很少会去想脱产不工作,甚至很少会去想换一个自己真正热爱的行业踏踏实实从底层重新开始这种事情,失业以后一定会焦急地寻找下一份工作,即便这份工作极有可能完全不适合自己。
10万可能是一套房子的首付,对于一个没有储蓄的人,是不可能去想着买一套上百万房产的,因为连基础的首付都没有。
100万可能就会让一个人开始时不时思考创业和投资的项目,思考成为某个牛逼同学的创业合伙人是不是靠谱这样的事情,思考作为一个普通工薪阶层时不可能去想的事情。而这些就是机会成本。
“没钱的人和理财没关系”,“没钱的人不适合基金定投”,“没钱的人一定要在年轻时搏一搏",没钱这件事情似乎本身就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可钱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变出来呢?钱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从地里涨出来。
“做什么样的准备,迎接什么样的运气”
毕业第六年,我问死胖子,你小子当时毕业的时候到底藏下多少钱?死胖子说:“差不多5万吧。”
虽然我有过心理准备,但这个数字还是触动到我了。我可以肯定,5万这个数字在刚毕业的那个阶段在我们这群大部分没什么大出息的人里,绝对是最高的。同时我也想起5万这个数字正好是我当年以为我靠着自己杰出的投资能力能达到的目标。
因为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死胖子的股票组合和我都是基本重合的,所以我知道死胖子在2014到2015年里也靠着那轮牛市飞跃了。就这样,死胖子靠着普通城市里一个效益越来越差企业中的一份普通的财务工作能给的普通收入,靠着攒钱定投这样其貌不扬的投资方式,积攒下了数百万的财产,在一年里,不但大大提前而且翻倍实现了他的目标。
其实死胖子一直用最不起眼的方式默默做着我们整个损友圈里最有钱的人,这些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一直都是如此,从毕业前就开始了,工作后的每一年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在向同一个方向靠,虽然没人知道。
可能有人会说他运气好,因为他毕业后正好遇到了中国股市最不好的几年,用最便宜的价格把所有钱投到了股市里,并且很幸运地遇到了一轮大牛市,又很幸运地在牛市里兑现了大部分利润。
可能有人说他运气好,能找到一个不看物质又温柔贤惠的女朋友,愿意不要车子接送,结婚时不要大房子,能够接受他看似没出息和扣比扣的性格,每周约会愿意去着普通餐厅看着团购的电影。可为何这样的女生就是能被死胖子找到,而不是被开着车的人在大学里撞见呢?
结婚前后死胖子又很幸运地靠着俩人的公积金和打折公积金贷款只花了极少的首付在房价还没暴涨前买了套虽然不到70平但很温馨的第一套房子,从而又在后来的房价暴涨中捞到一个不小的便宜。
我想未来如果万一房价下跌,还会有人会说这人又那么幸运,没有在大城市扛上几辈子人还不完的贷款去买上一套学区的大房子。
也可能有人会说他啃老,或者没出息,毕业以后没有去大城市闯荡,而是选择回家,住爸妈家吃爸妈家,所以每月除了谈恋爱时的几百元花销什么都不用买,才能短短几年攒下几十万的储蓄去买什么股票。
还可能有人说他没有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没有飙车谈恋爱,没有用过IPHONE,没有一件名牌衬衫或者屌爆的墨镜,没有畅游欧洲甚至没有像样的旅游度假,年轻时候该尽情享受的事情似乎这位死胖子都没干过。
死胖子的经历里,毫无疑问是有运气成分的,可运气也好,方法也好,最终都需要一个人真的为了某件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计划以后,好的运气才会从天而降。死胖子在我认识他的这10年里就是一直在做这样的准备,因为他准备地早,所以每一步都早那么一点点,每一步又都踏在合适的节拍上,而现在的死胖子依然很年轻,而现在他的“量入为出”的生活,已经是一般人眼中的小康生活了,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他来说已经不算浪费。
退一步讲,以死胖子的价值观投资观,即便上天没有给很好的运气,没有14年股市的大牛市,没有能在刚买完房后房价就暴涨,我相信他的生活依然会比绝大部分人好,而那份运气早晚也会到的。生活中会遇到什么样的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有运气但也不仅仅是运气。
不管怎么样,我还是觉得死胖子的事情是值得拿出来说一说的,毕竟这个真实的例子里,他没有在投资上用高比例的杠杆,没有遇到事业的奇遇,没有一份体面的金领高收入,没有因创业而大发横财。
看到身边不少人把当下财务上的捉襟见肘的困境,寄托在以后会不断提高的职位和收入上,以及寄托在可能会带来财务爆发的奇遇上。而高收入的人大有人在,高资产的人也大有人在,买彩票中大奖或者突然拿到一大笔横财的也不少,但如果缺少掌控财富的智慧,依然是无法改变太多东西的。
我不知道死胖子的事情对大多数人而言有多大的可复制性,但相比朋友圈里毕业前就靠写软件卖软件成了百万富翁的;毕业后创业据说已经通过了A轮B轮拿到了几千万投资的;还有进了阿里之类明星企业,拿着高收入并且还拿到不少股权的呢?死胖子的做法既踏实,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丢人。
至少死胖子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影响到了我,而且当我毕业后也试着去做的时候,并且做到的时候,发现确实受益良多。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亲,如果您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发起提问,我们很高兴能为您解答。
好文章要和好朋友分享
全球金融热点为您提供最新最热的金融视频内容
尽在全球金融热点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Absolutely love this product! It's exactly what I needed and works perfectly. Great value for the price. Will definitely buy again.
Fast shipping and great customer service. Very happy with my purchase. Exceeded my expectations in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Highly recommend!